4月25日上午,由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主办的“关税战对中非影响与非洲营商环境分析”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外交部、商务部、社科院、中土研究院及尼日利亚第一银行等机构的专家,围绕中美关税博弈下的非洲机遇展开深度对话。
非洲营商环境排名揭晓助力投资决策
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秘书长程志刚在会上介绍了论坛本年度的工作规划。他强调,论坛已连续十年发布《非洲工业化前景指数报告》和《非洲营商环境报告》,为中非投资贸易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今年,论坛国际部和信息中心综合考量非洲安全形势与工业增长潜力,推出了《2025非洲综合营商环境前景分析报告》,并公布了排名前20的国家名单:毛里求斯、塞舌尔、埃及、摩洛哥、南非、塞内加尔、肯尼亚、加纳、突尼斯、卢旺达、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赞比亚、科特迪瓦、博茨瓦ナ、纳米比亚、乌干达、加蓬。该报告旨在为中国企业赴非投资提供更精准的信息支持。
关税挑战下的中非经贸新格局
程志刚秘书长同时指出,面对美国的关税壁垒,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果断的反制措施,展现了经济的韧性与潜力。虽然短期内外贸出口和资本市场面临压力,但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强大的产业链,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同时,中国在应对贸易摩擦方面经验更足,出口结构更多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更强,贸易创新(如跨境电商、新型离岸贸易)也为出口竞争力注入新动能。
产业转移与升级: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李智彪建议,中国可考虑将部分产业向非洲转移,但在过程中需吸取历史教训,警惕产业空心化风险。
价值链融合深化: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自贸区港委员会秘书长李自满分析,中美关税摩擦正推动中非经贸关系从传统的商品贸易向更深层次的价值链融合进行历史性跨越。他强调,中非合作需超越“资源换基建”模式,在数字经济、绿色制造、区域价值链等新领域构建更具韧性的伙伴关系,这是中国企业全球布局的战略需要,也是非洲工业化的历史机遇。
非洲一体化加速:中土集团研究院院长郑军结合中土集团在非洲48国的业务经验指出,美非贸易额相对有限,美国此次关税调整对非洲的直接冲击可能不如预期,但客观上加速了非洲自贸区一体化进程。
实地考察与减少偏见:原外交部非洲司司长程涛大使鼓励中国企业加强对非洲的实地考察,增进了解,消除偏见,拉近距离。
金融视角与投资机遇:尼日利亚第一银行驻华首席代表王传强从金融角度分析,指出近年来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建厂增多,是中非贸易额增速放缓的原因之一,但这恰恰说明合作模式在深化。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美国关税政策反而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拓非洲市场提供了契机,整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
与会专家对论坛发布的《2025非洲综合营商环境前景分析报告》表示肯定。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研讨会建议中国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可逐步考虑向包括非洲在内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拓展。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表示,将继续深化对非调研,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进一步推动中国优势产能与非洲发展需求对接,组织工商界人士赴非考察,为项目精准落地提供支持,助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