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江苏常州,台胞在2025“青春同行”两岸新媒体创享嘉年华活动现场互动体验 图/中新社记者 李百加
大陆短视频制作热潮,吸引众多台湾青年自媒体人踊跃参与。有机会到大陆工作旅游的台湾青年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镜头,充分感受大陆的创新与活力,把自己看见的一个个精彩瞬间,记录并讲述给台湾民众。
“世界很大,还是要来大陆看一下”
“初到大陆,觉得很多东西和台湾很像,但又不太一样。这种奇妙的感觉,让我忍不住想记录下来。”带着这份好奇与探索,“90后”台湾女孩谢沛洁从2024年11月开始在抖音分享在大陆的日常生活和旅游见闻,没想到受到众多网友关注和好评。
谢沛洁去年第一次踏上大陆,没做太多攻略,便一头扎进了山西,并尝试用镜头一点点推开自己在大陆的生活。“说来惭愧,当时我连山西在哪里都不知道,但就是心里有一个强烈的念头:我要过去那边看看,然后我人就来了。”她笑着说。
从事视频制作的半年多来,新媒体既是谢沛洁融入大陆的“钥匙”,更是介绍更多台湾民众了解大陆的“窗口”。“不少岛内网友给我留言,问我在大陆的旅游体验。”因此,她也开始在海外社交平台上为家乡的朋友制作一些大陆旅行资讯。“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大陆、萌生来大陆的想法,然后迈出第一步。”她说。在一次与两岸自媒体人交流新媒体创作体会的活动上谢沛洁很激动地说:“我以前从来没有来过大陆,很多东西还是眼见为凭,大陆同胞超级热情,世界很大,还是要来大陆看一下。”
“用真实镜头打破隔阂”
来自台湾高雄的自媒体人李东恩正在和他的摄影师“师弟”罗贵扬一起拍摄。二人配合默契,镜头推拉摇移,将李东恩在非遗展位前与匠人交流、与同行致意的场景收入其中。
借镜头吸引更多台湾年轻人了解大陆,这是李东恩的创作初心。2025年5月他发布第一条作品。两个月的时间,他便凭借数条爆款内容成为拥有上万粉丝的自媒体创作者。不久前,李东恩在重庆一场免费的新媒体培训课上,认识了“95后”重庆男孩罗贵扬。于是,这对“两岸组合”索性合作开设账号。
从感受非遗文化到打卡历史古迹,从探访台商企业到走进大陆乡村,二人的账号内容丰富多样。“我们想用短视频和直播,把大陆的精彩生活和发展成就,真实地传达给家乡的同胞。”李东恩说,不少台湾网友在观看视频后,给他们留言互动,表达对大陆的好奇和向往。
2025年6月,台湾“馆长”陈之汉赴上海进行了为期6天的直播,誓言“让台湾年轻人看到不带滤镜的大陆”,李东恩也前往上海追访“馆长”。“我们背着13公斤重的背包,拎着19公斤重的行李箱,在雨中一路小跑,最后在外滩追上‘馆长’一行,送上了荣昌卤鹅、夏布、折扇等特产。”
这条时长不足1分钟的视频如今已成为李东恩抖音账号热度最高的内容,获得11万余点赞。不少台湾网友观看后留言互动:“看完决定暑假去大陆玩,求推荐”“很想去工作和旅游”“看了真的很感动”。“我们想用真实镜头打破隔阂,汇聚更多关注,拉近两岸距离。”李东恩说。
李东恩认为,他们发布的内容之所以能引发台湾民众的关注和共情,原因在于“我们既是观察者,也是融入者”。他说,希望未来可以得到更多关注,努力搭起两岸连心桥,也希望更多台湾乡亲可以更进一步,穿越屏幕,亲身到大陆走走看看。
“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不止李东恩,许多两岸的网红博主在大陆的城市漫步,并拍摄、发布视频。
来自高雄的台青黄昱棠(化名),同样是个爱用镜头讲故事的人。卸下燕尾服、抓起手机支架,这位在四川交响乐团任职小号手的“95后”男生,最初不过是“想给日子添点彩”,却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种分享的快乐。
“上班演奏小号,下班参与运动,生活稍显单调,最初做自媒体只为丰富日常。”黄昱棠认为,在社交媒体中,相较“照片墙”(Instagram)等,小红书的“知识属性”更强,烟火气也更浓,“不少人在小红书分享日常,网友会主动搜索攻略、询问细节,更具实用性”。
他用镜头记录自己的工作日常,拍摄街头美食与城市风光,偶尔融入台湾元素。美食美景、排练工作、运动健身、穿搭日常……在他的小红书账号下,满满都是巴适、多彩的成都生活。回台湾时,他也不忘举着手机带大陆网友“云打卡”台湾景点和美食,感受宝岛的风土人情,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现在看到有趣的场景,会下意识举起手机记录。”黄昱棠笑称,自媒体创作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已在成都成家生子的黄昱棠,如今在小红书上积累了上万粉丝。“现在我偶尔也接几条广告,刚好赚点‘奶粉钱’。”镜头之外,新媒体早已不只是记录生活的工具,更成了他追求更好生活、开拓事业的舞台和支点。
7月23日,江苏常州,台胞在2025“青春同行”两岸新媒体创享嘉年华活动现场体验传统服饰、拍摄创作 图/新华社记者 王承昊
“助力未来的人生规划”
来自台湾台中的张天恩,现任常州一家餐饮企业总经理。在餐厅经营中,他带领团队布局各类社交媒体,通过爆款套餐、代金券引流,还拍摄剧情类宣传内容。“从渠道覆盖和传播效果看,线上能量明显更高效。”他表示。
张天恩曾赴蓝带国际学院台湾高雄校区进修。多年来,他在咖啡厅当过服务员,做过西餐厅西点师,也经营过甜品店,对餐饮行业全链条运营有深刻理解。
张天恩将餐饮行业经验与短视频制作技巧相结合,系统研究了各类头部美食账号,对制作工艺展示、产品特色呈现等内容形态进行分析梳理。得出“做短视频如同经营餐厅,需先精准把握受众偏好”的结论。线上运营经验让张天恩对平台逻辑与用户心理有更透彻地把握,“大陆线上生态具有包容性与成长性,为优质内容提供了广阔空间。”
“很多朋友都推荐我去做个人账号。”张天恩说,他不想急于求成,更希望能稳扎稳打。对未来他充满信心,“我期待能通过流量来助力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
汪灵犀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