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园林分会场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公园成功举办,来自国内20家机器人公司共计35款与园林行业相关的产品悉数登台,从穿梭巡逻的人形机器人,到踏浪作业的水面机器人,再到灵活矫健的四足机器人,它们带着生态监测、智慧养护、智能服务等“绝技”集体亮相,为公园管理注入科技新活力。
作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主会场活动的预热,园林分会场活动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共同主办,为机器人企业与公园管理者搭建了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机器人规模化应用与推广。
在海淀公园活动现场,各式机器人的身影成了最吸睛的风景。配送机器人穿梭公园间,精准打通公园外卖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鲜花售卖机器人化身“移动花摊”,扫码下单就能把春日气息捧在手心,为市民游客提供便捷的鲜花服务;隔离带开辟机器人适用于野外丛林,能在1小时内快速开辟长达10公里防火隔离带或临时救援通道,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据悉,在此次活动后,海淀公园将将迎来数字园长、水面垃圾清理机器人、智能哨兵等多款机器人“新员工”。其中,数字园长堪称“指挥家”,既能直奔指定区域执行专项任务,又能联动其他机器人提供个性化导览、游客问答等服务,让公园管理更“聪明”。
据了解,自2024年以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启动“机器人+园林”应用场景示范工作,去年在玉渊潭公园举办了首届园林分会场活动,并挂牌成立了全市首家“园林机器人工作站”。经过一年的推广使用,累计共有18家企业,23台机器人、智能设备先后进园测试,目前在玉渊潭公园留用的机器人和智能设备已有13台。“这些机器人和智能设备构建起一个覆盖地面与水面、保洁与救援、植保与监测、讲解与服务全维度的“智慧矩阵”。”玉渊潭公园副园长韩凌介绍说,人机协同让园区更整洁,应急响应更快,精细化管理有了硬支撑。
“今年北京进入园林机器人规模应用推广阶段。”北京市园林绿化大数据中心副主任狄文彬介绍说,拟采用“设备租赁服务”的模式,向14家市属公园推广机器人应用,包括清洁清扫、绿化养护、生态监测、智慧巡检、问询导览、水面救援六个应用场景。
未来,随着“机器人+园林”场景的深度拓展、数据管理的统一化及产品的迭代升级,这些科技“园丁”将与园林工作者并肩,用智慧守护这座“花园城市”,让绿色生活更具科技温度。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