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在“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中,采访团一行来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夏尔托热村,深入了解该村在棉花提质增效、全程机械化管控、绿色安全植保防控技术应用以及提升棉花生产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所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棉花正处在吐絮脱叶期。44岁的轩宝林(右)是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夏尔托热村第二代拖拉机手,再过半个月将是他大展拳脚的时候
精河县资深棉花种植户丁红山给记者细细算了一笔成本账:自实施精量播种技术以来,每亩棉田用种量从过去的3公斤降至1.5 - 1.8公斤,节约成本超10元;统一农机作业服务使每亩机械费用节省60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让节肥率达20%,每亩节约成本50元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使每亩农药成本降低20元。综合计算,如今每亩棉田较传统种植方式可节约生产成本近150元。丁红山说:“我今年种了150亩棉花,能节约成本2万多元。而且亩产稳定在450公斤以上,预计能达到500公斤。”
精河县沃土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配备北斗导航系统的采棉机2台、大马力拖拉机9台、无人机2架、残膜回收机1台,依托这些智能农机实现棉花耕、种、管、收、残膜回收全环节机械化、智能化作业
随着棉花种植技术日益科学化、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机采棉”种植模式凭借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备受棉农青睐。这种模式不仅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棉花采收环节,机械可同步完成采收与打包作业,自动将棉花压缩成重约两吨的大棉包,实现100%的机采率和95%以上的采净率。
2025年,精河县棉花种植面积达110万亩,目前已进入吐絮期,再过半个月机采工作将全面开展
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夏尔托热村党支部书记董希林回忆道,在大面积种植棉花之前,村民们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却收获寥寥。而如今,情况已大不相同。董希林看着即将进入采收季的棉花,满脸笑容地对记者说:“今年我们村的棉花总产值预计将超2000万元,农户亩均纯收入从五年前的300元提升至如今的600元以上,130户种植户年均增收普遍达3万元以上。”他接着介绍,国家精量播种设备和采棉机补贴政策为棉农省了钱,大家打算用这笔资金购置新型种植设备,种出品质更优的棉花,提升产量,力争明年收获更丰。
夏尔托热村村民说起棉花的高质增产,都得益于“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技”的组合
博州作为北疆早熟棉重要生产区,博乐市、精河县均被列入全疆34个棉花优势主产县。2025年,博州棉花种植面积达158.93万亩(其中博乐市48.3万亩、精河县110.63万亩),同比增加20.68万亩;预计皮棉单产150公斤,同比增加3.8公斤;皮棉总产将达22万吨以上,同比增加1.8万吨。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