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藏在浙江丽水西南的龙泉,至今还守着千年不熄的窑火,以百炼千锤的宝剑故事,在时光里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盛夏七月,13名国际青年走进这座浙南小城,在龙泉宝剑与青瓷的千年故事里,感受中国“非遗”传承的魅力。
触摸1700年的青色记忆
“没想到这里有这么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一件青瓷都制作精良,令人叹为观止。”在龙泉青瓷博物馆展厅,来自罗马尼亚的Crivat Ana-Maria被一件南宋粉青釉瓷器深深吸引,在柔和的灯光下,釉面上细密的开片纹路如同冰裂纹般晶莹剔透。
这位在西安交通大学从事跨文化研究的博士生不会想到,眼前这些泛着“雨过天青”色泽的瓷器,竟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量及出口量最大的青瓷窑系。展柜里,北宋五管瓶釉色如玉,南宋凤耳瓶造型典雅,无声诉说着“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的辉煌。
在龙泉青瓷博物馆,国际青年认真地听讲解员介绍当地青瓷文化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全球首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然而,如何在守护千年文脉的同时,让青瓷技艺真正“活”在当下,始终是龙泉面临的课题。
“根植龙泉的文化脉络,更新城市肌理,打造文化磁场。”龙泉望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俊深谙因地制宜之道。该公司将百年工业遗址成功转型为以文旅+教育为核心,融合国际艺术交流、青年双创、教育研学及休闲度假的文创街区。
坦桑尼亚女孩Komba Norga Alloyce亲身体验拉坯成型
在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国际青年们依次探访了陶艺工坊、邑空间、望瓯美术馆及国际艺术家工作室,目睹传统技艺在全球视野下的多元诠释。来自坦桑尼亚、就读于武汉大学的Komba Norga Alloyce亲身体验了拉坯成型,将陶土置于转轮中心,小心翼翼地塑形。
“我想带一些回去,让家乡人感受它的美!”波兰女孩Zuzanna Bialas盛赞龙泉青瓷的色泽与花纹。参观过程中,不少青年选购了冰箱贴等文创产品,留下独特的“龙泉印记”。
聆听2600年的锻剑回响
国际青年的脚步迈向龙泉的另一张“国宝”名片。龙泉宝剑博物馆内,从欧冶子开炉的传说到当代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台,陈列的古剑无声讲述着龙泉宝剑跨越2600年的历史演进、文化内涵、精湛工艺及其承载的铸剑精神。
剑,在中国传统冷兵器中地位卓然。龙泉宝剑的寒光,映照着自春秋战国欧冶子铸就龙渊剑以来,延绵两千六百年的历史与不断发展的剑文化,声名远播四海。
在沈广隆剑铺,孟加拉国的清华留学生Nayan Kumar Chowdhury和巴基斯坦青年Salam,Hamza Ahmad认真观赏龙泉宝剑
中华老字号沈广隆剑铺,是当地唯一“子承父业”的宝剑生产企业,以“天下第一剑”著称。步入剑铺,一把把精工锻造的宝剑排列整齐,寒光凛冽。来自孟加拉国的清华留学生Nayan Kumar Chowdhury和巴基斯坦青年Salam,Hamza Ahmad忍不住拿起细观,被剑鞘精美的纹理与配饰,以及高超的铸剑技艺所折服。
“我以前很喜欢中国古装剧,现在能亲眼看到铸剑过程,真想穿上传统服饰体验舞剑。”俄罗斯的Valentina Prokopeva表示此行愉快,不仅领略了龙泉的绿水青山,更深切感受了其厚重历史文化。
国际青年在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江龙的弟子李海平指导下,亲手体验锻铁铸剑
不远处的锻造空间,“叮当”的锻打声不绝于耳。国际青年们在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江龙的弟子李海平指导下,亲手体验锻铁铸剑。47岁的李海平自90年代研习此艺,他介绍一把宝剑需经炼、锻、铲、刻、淬、整、磨等多道工序,殷切期望这门技艺得以传承。
“看着剑身在自己手中逐渐成型,成就感油然而生。”来自几内亚的小伙Kolomou Cece Jerome对这次体验印象深刻,“整个过程我都全神贯注,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又充满乐趣。”他特别赞赏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让年轻人能亲眼见证书本记载的历史。
打造龙泉独特文化符号
如今,“剑瓷”已不仅是独特的文化符号,更是龙泉这座千年古城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
在龙泉,宝剑与青瓷这两大瑰宝并称剑瓷产业,它们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也成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的“金钥匙”。截至目前,龙泉剑瓷产业拥有市场主体75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产品远销全球。
希腊驻上海总领事馆公共外交领事Dimitrios Foukis深入了解龙泉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丽水,尤其是龙泉的文化令我印象深刻。”与国际青年同行的希腊驻上海总领事馆公共外交领事Dimitrios Foukis表示,“我亲身体验了铸剑,深入了解了青瓷艺术。当地政府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卓有成效,这些瑰宝完美连接古今,构成了丽水独特的文化遗产。”他深感此行收获丰厚。此前一天,在参加在丽水举办的“秀山丽水飞越梦想”国际诗会时,他特别提到“文化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他表示,近期古希腊文物在三星堆博物馆展出以及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的“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览,都是中希交流的里程碑。“与之相呼应的,是同样魅力非凡的中华文明。在龙泉,我领略到青瓷、宝剑等传统工艺不仅是中华瑰宝,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他说。
如今,从巴黎残奥会到杭州亚运会,从上海进博会到世界互联网大会,龙泉青瓷与宝剑频频作为“国礼”火热出圈。一件件精美的青瓷茶器,一把把锋芒内敛的宝剑,不仅是登峰造极的工艺杰作,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象征,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展现着中华文明的韧性与创造力。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