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通往人心的快速通道”,这句话在中外文化中皆有共鸣。近年来,“美食外交”一词频频出现。食材、烹饪与饮食习惯,都是建立国家认同感的重要元素。纵观历史,美食与宴饮常在重大时刻扮演关键角色——或为破冰之始,或为决裂之象。
徐莉,《从祖母厨房到世界餐桌》作者
希腊驻华大使夫人徐莉,既跟外交相关,也跟美食相关。打开希腊驻华使馆新闻办公室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常能看到这位华裔希腊驻华大使夫人亲手制作希腊美食的视频:希腊炸鳕鱼饼(Bakaliaros)、希腊新年蛋糕(Vasilopita)……,向中国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希腊饮食文化的窗口。
最近她推出了一本书《从祖母厨房到世界餐桌》,基于她个人生活经历,向读者生动介绍了希腊美食的种类、特点和烹饪技巧,以及背后的社会习俗等。其中自然穿插她家庭生活的点滴和片段,让人倍感温馨,使人在轻松阅读间不仅喜欢上希腊美食,更爱上那里的人和文化。难怪中国前驻希腊大使杜起文评价这本书为“最美人间烟火气”。 作者分享家庭温情,强调美食的“共享”、“传承”、“融合”与“创新”,唤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高品质的食材,简单的烹饪,还有共享的饮食文化,展现了希腊这个民族包容、大气、自信的性格特征。”徐莉在接受《今日中国》记者独家专访时说。“提到希腊,中国人可能了解的都是古希腊历史,包括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其他方面并不太了解。而美食是一个可以非常直接了解希腊的方式。”
英语gastronomy(美食学)一词就来源于希腊语,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米泰库斯(Mithaecus)所著《论烹饪》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烹饪书,可见希腊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人所熟悉的《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两部希腊史诗中对古希腊宴饮文化和当时的美食都有很多生动描绘,其中的烤肉仍旧是今天希腊人的最爱。
开放、好客、包容的希腊饮食文化
希腊饮食文化融汇了本土与北非、小亚细亚等周边地区的风味和习俗,呈现出鲜明的包容特质。
本书第一章所介绍的希腊特色小吃“mezes”,便是地中海饮食精神的代表:新鲜、简约、多样、时令。正如作者在书中所介绍,希腊语中的“mezes”,是指一系列可以用来分享的小吃集合,包括热食和冷食。丰富多样的mezes,既可以作为正餐前的开胃菜,也可独自构成一餐。
下午茶
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mezes的种类、食用场合、搭配方式和季节性的特色,还特别提到希腊mezes餐馆的环境,简单或传统的装修,“轻松、愉悦,没有条条框框。”大海、沙滩、微风、落日等常常构成海边或乡村mezes小馆中最独特的风景,里面三五成群的食客,或休闲或严肃,享用着特色希腊美食,是希腊好客包容的真实写照。
徐莉还分享了从希腊婆婆那里学来的私房菜谱:炸西葫芦饼、菠菜派、奶酪派、茄子沙拉、酸奶黄瓜酱等。每一道菜都配有食材清单、制作步骤及实用贴士,如酥皮的保存方式与剩余食材的处理建议。同时,作者还把她作为外交官夫人在早午餐和下午茶等场合用mezes款待客人的片段,一些具体生活场景和外交官家庭故事自然加入,增添了很多趣味性。书中穿插大量自家拍摄的美食图片与家庭照片,为内容增添了生活气息与亲和力。
此外,作者还对希腊的几家米其林餐厅进行了介绍,包括独特的地理环境、特色菜品还有人文特点,让人心生向往。使这本书不仅成为美食爱好者的制作指南,也成为了旅游爱好者的美食图鉴和向导。
特殊的地理环境塑造独特的饮食方式
地中海饮食已连续多年被一些媒体评为“最健康饮食”。很多研究表明,南欧居民不仅平均寿命较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显著偏低。徐莉在书中这样概括地中海饮食的特点,“尽可能少的烹调,尽可能多的蔬菜,用植物豆类代替红肉,保证食材种类足够丰富,对多盐说‘不’,对品种丰富的草本香料说‘是’。”还附上了食材购物清单。
希腊地理环境多样,融海洋、山脉、平原与岛屿于一体,这也孕育出独特的物产。“蔬菜与豆类”及“海鲜”两章尤其突出希腊食材的鲜明特色。
希腊沙拉
作者在书中介绍,希腊土壤中富含矿物质,很多农民仍偏爱传统的种植方法,较少使用化肥和农药,这种有机种植方式使蔬菜保持了原有的自然风味。徐莉介绍,希腊人吃蔬菜简单明了:或作为沙拉配菜生食,或水煮后配柠檬橄榄油汁凉拌以及少量炖煮菜。
“希腊餐厅主要关注食材品质,进行简单烹饪。酱料与中国有所不同,中国菜有时会讲究酱料调汁的调制。希腊人的灵魂蘸料永远是橄榄油和柠檬的混合汁。”徐莉对本刊记者说。
在“蔬菜与豆类”这一章,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向读者介绍了可以买到新鲜有机蔬菜的希腊早市还有几道希腊特色蔬菜豆类菜品的制作方法。显然希腊沙拉是她的最爱。西红柿、希腊羊奶酪、橄榄油等食材的简单搭配,易操作、味道清爽、营养全面。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这些应该是徐莉爱上希腊沙拉的主要原因。在这一章,作者还特别介绍了希腊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一道家常菜“小扁豆汤”,其中穿插自家孩子的成长故事,还有她本人爱上这道菜品的过程,让读者对希腊“小扁豆汤”印象格外深刻。此外,孩子祖母手上常用的承载家庭三代人记忆的“长柄木勺子”,还有作者对希腊家庭社会情况的介绍,让人读起来趣味盎然。
希腊三面环海,海岸线漫长,岛屿星罗棋布,海产丰富。爱琴海盐分浓度较高,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丰富,这赋予了希腊海鲜独特的味道。作者在“海鲜”这一章介绍了简单易操作的“海盐烤鲈鱼”“八爪鱼意面”“炸新鲜小银鱼”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希腊特色家常菜“杂鱼汤”,也叫“渔夫汤”。如徐莉介绍,也就是渔夫清晨出海捕捞的各种小鱼与蔬菜混合在一起慢火熬制的汤,鱼的种类随季节和渔民收获而异,新鲜度永远是重点。作者通过介绍其与丈夫在希腊自驾船出海与当地渔民在甲板上分享杂鱼汤的经历,强调了希腊人的生活哲学:自由与分享。
文化与传承
“无肉不欢”“烘焙”“希腊节日与美食”这几章最能体现希腊文化和社会风俗特点。在书中,作者提到,希腊餐总是和家庭联系在一起。因为在希腊,“饮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维系家庭的情感纽带。”希腊人聚会时,常会说,“在我家乡,这个菜是这样做的。”作者认为,这正是源自他们独特的家庭传承。而作者本人的希腊菜谱则是源自于她的希腊婆婆。
新年蛋糕
在介绍肉类菜肴这一章,作者描绘了以母亲和祖母为中心的家庭聚餐场面,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适时伸手帮忙,摆放餐具、上菜、倒酒,一边准备、享用美食,一边聊天。作者还特别讲述了其与丈夫在2002年到库夫尼西亚小岛(Koufonisia)度假的经历,民宿老板夫妇不但用美食和热情服务招待他们,还不收取任何费用,希腊人的热情好客跃然纸上。在这一章介绍的希腊特色菜包括焗烧通心粉、穆萨卡、烤羊腿、考猪里脊卷等。其中还特别提到希腊人“妈妈的味道”和自己家庭生活的温馨瞬间,以及外交官子女这一特殊群体。不论身在何处,家的味道是永远的牵挂。为了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作者还对婆婆的菜谱进行了改良,比如鸡肉派。这一部分还穿插了作者在南非吃到绝味希腊鸡肉派的有趣经历,更让读者对这一菜品充满好奇。
如果想了解希腊文化,参加当地人的节日庆祝是最佳时机。作者介绍了希腊新年夜,孩子们在街上一边敲着三角铁,一边唱着颂歌的场景,面包店老板甚至还会送出新出炉的甜品。当然,节庆相关饮食,最受关注的还是新年蛋糕。通常蛋糕中会藏着硬币,吃到的幸运儿会得到家人的祝福和特别的小礼物,与中国新年饺子里包着的硬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书中还特别提到“餐桌艺术”。徐莉与家人从世界各地收集的工艺品,都成为了餐桌上的点缀。尤其是一只中国钧瓷笔洗,注入清水、撒上花瓣,“于清新淡雅中透出热烈”。在外交晚宴上,她常以此(大家猜这一钧瓷作品的原始用途)与宾客互动,既活络气氛,也传播中华匠心。
全书读完,扑面而来的是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这不仅是一本实用希腊菜食谱,更是一部融合饮食文化与外交官家庭故事的倾情之作。如作者徐莉的先生——希腊驻华大使卡尔佩里斯博士在序中所说“本书为两种文明(中国与希腊)的相遇开辟了一条轻松且有趣的小路。相信我,这条小路‘风景’绝佳。”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