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国际贸易需要可靠的规则,而非社交媒体贴文和惩罚性措施

2025-04-14 19:41:00 【关闭】 【打印】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

  近期,美国政府施关税政策,让我想起了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看似疯狂,实则有因。唐纳德·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政府仍采取惯常的政治伎俩:先放出威胁态势,以“极限施压”手段获取短期利益,一旦遭到反制,便收回部分威胁,最终留下难以消除的负面效应。美国宣布征收关税在全球引发了震荡,而随后其暂缓超75个贸易伙伴的部分关税,不过是战术性姿态,绝非战略性转机。这充分暴露了特朗普任内美国贸易政策的反复无常。欧洲虽获得三个月的缓冲期,但仍面临着看似大幅降低10%的关税,同时对中国关税飙升至145%,这种经济制裁升级将产生全球性连锁反应。 

  我们正在见证一种建立在对抗而非合作基础上的经济霸权形式。这种“经济霸凌”短期内虽能展示力量,长远而言却摧毁信任。它导致市场割裂、信心动摇,最终引发各方的联合抵制。 

  在当前形势下,世界贸易组织必须肩负起比以往更加关键的角色——不应仅仅作为旁观者,而需成为积极的仲裁机构。但要想胜任这一使命,世贸组织亟需推进改革,强化执行能力并争取成员国的政治支持。国际贸易唯有建立在清晰、可靠的规则基础上才能有效运转,而非依赖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或采取单边惩罚措施。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施压——即便是以所谓的精准打击形式出现——绝非可持续战略。这种做法不仅会削弱合作的基础,还将引发反制效应,最终连施压方也难以独善其身。对于德国这样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而言,美国政府行为的不可预测性极具破坏性。企业需要的是计划上可靠,而非政策上任性。欧洲既要有高瞻远瞩的格局,也要保持审时度势的克制,绝不能被拖入恶性循环的对抗漩涡之中。 

  因此,就德国和欧洲而言,我赞成进行战略调整,而非 “以牙还牙”式地进行反制。我们需要减少对一个日益向保护主义靠拢的伙伴的经济依赖,通过加强与亚洲的贸易关系、扩大在非洲的投资布局及完善欧洲内部市场建设建立多元化替代方案。 

  美国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特定关税的举措已表明:当前美国政府无意寻求与中国建立在伙伴关系基础上的解决方案,而是选择了对抗与施压的道路。然而,这显然不符合德国与欧洲的利益。正因如此,中欧双方更应彼此靠拢——这种靠拢不是意气用事的结果,而是基于共同信念。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加强重点领域联合投资项目及深化双向市场开放,不仅能有效缓解当前经济压力,更将为中欧合作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诚然,来自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确实会给欧洲本土企业带来挑战,但良性竞争恰恰能激发创新活力,助力提升欧洲经济韧性。当前全球贸易格局面临分化重组,构建新型合作关系刻不容缓,深化对华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欧今年迎来建交50周年,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历史性时刻既是象征性节点,更是战略机遇。在世界秩序深刻变革、传统格局重塑之际,中欧携手将向世界传递三大关键信号:展现大国关系的稳定可靠性,践行国际交往的公平公正原则,共筑稳定繁荣的可持续发展未来。 

  中欧应以此次契机为纽带,深化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当务之急是开创交流新范式,共商国际贸易新标准,旗帜鲜明地反对经济民族主义。 

  展望未来,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成为当下这个碎片化世界中的重要稳定力量——不是作为对抗他国的阵营,而是作为多极化秩序中合作共赢的典范。唯有相互尊重、开放包容与真诚互信,我们才能守护乃至重建各国人民之间的持久和平。  

    

  (记者、翻译 尉红琛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