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2025-04-18 09:41:00 【关闭】 【打印】

  4月15日,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办。来自10余个亚洲国家的40余位智库专家学者围绕“为全球治理贡献亚洲智慧”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曹忠明,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恩斯特·库珀斯出席论坛并作开幕致辞。 

  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新加坡原政务部长曾士生,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席瑞德,中国外交部原部长助理胡正跃,马来西亚华人公会总秘书、教育部原副部长张盛闻,阿塞拜疆国际关系分析中心主任法里德·沙菲耶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何淑仪作主旨发言。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主持开幕致辞环节,中国网总编辑、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王晓辉主持主旨发言和特别对话环节。 


曹忠明作开幕致辞

  曹忠明表示,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美国滥施关税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亚洲各国应携手维护开放包容的国际秩序。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时代使命和人民期待,作为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平台,“思想亚洲”论坛应持续拓展对话广度深度,为亚洲及世界发展持续贡献智慧。 


李路明作开幕致辞

  李路明表示,当前全球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亟需各方凝聚智慧与共识。悠久的文明传统赋予亚洲国家应对挑战的智慧,只要各方携手努力,就能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美好未来。论坛是凝聚亚洲智慧的重要平台,将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注入积极力量。 



于运全作开幕致辞

  于运全表示,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美国滥施关税冲击亚洲稳定发展。在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智库承担着独特且重要使命。中国外文局将以举办论坛为契机,为亚洲智库搭建思想交流与共识凝聚的平台,以前瞻性政策建议促进各国政治互信和利益融合。 



恩斯特·库珀斯作开幕致辞

  恩斯特·库珀斯表示,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当下,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人类文明的守卫者,肩负着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责任。科学传播对于澄清误解、推动理性共识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培养与国际合作将有助于高等教育机构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贡献亚洲智慧。 


朱光耀作主旨发言

  朱光耀指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面临多重挑战,亚洲应携手应对、共建命运共同体,这不仅关乎地区福祉,也有助于全球稳定。亚洲体量庞大、发展迅速,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面对全球治理失衡,亚洲更需坚守“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推动区域团结与制度建设。 



曾士生作主旨发言

  曾士生指出,在全球动荡中,亚洲各国应依循亚洲智慧,先自省修身,以内聚力量应对挑战。新加坡面对国际贸易受限的风险,需强化社会团结与政府公信力,弥补潜在裂缝,维护多元共存。亚洲文化强调邻里关系与合作精神,应通过加强区域协作共同应对不确定未来。 



席瑞德作主旨发言

  席瑞德表示,世界正处于关键转折点,科技快速发展重塑全球经济,全球治理结构面临升级挑战,尤其在“美国优先”政策冲击下,多边体系承压。亚洲有望成为全球增长引擎,但需持续改革、减少壁垒,在经贸和金融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以务实合作实现稳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重塑。 



胡正跃作主旨发言

  胡正跃表示,中新双边贸易在东盟国家中位居前列,重点合作项目成果显著。新加坡在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和东盟的区域合作已成为本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将持续扩大开放,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以自身高质量发展为地区提供持续红利。 



张盛闻作主旨发言

  张盛闻表示,美国近年来频繁动用关税和技术壁垒等手段重塑国际秩序,导致全球经济体系陷入紧张与撕裂。亚洲不是大国博弈的棋盘,而应成为塑造全球和平的智慧起点。亚洲国家应构建以亚洲标准与节奏为核心的区域增长模式,以集体智慧和包容精神,共同推进亚洲版全球治理。 



法里德·沙菲耶夫作主旨发言

  法里德·沙菲耶夫表示,亚洲应通过基础设施联通、数字合作与安全协同,构建包容、互信、可持续的区域秩序。阿塞拜疆积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和“中间走廊”倡议,推动跨境物流、数字基础设施和区域安全的深度融合,展现了亚洲国家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的广阔前景。 



何淑仪作主旨发言

  何淑仪指出,全球治理面临着生成式AI崛起带来的新挑战,虽然AI提升了研究效率,但也带来了学术政治性、透明度等问题,需要学术界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应对。亚洲学术界应加强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合作,深入理解AI对社会和个人行为的深远影响。 



特别对话环节

  在特别对话环节,著名历史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原所长王赓武与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就亚洲智慧与全球治理的关系展开深入探讨。 

  王赓武指出,亚洲智慧源于千年文明积淀,全球治理体系则在二战后建立,以亚洲智慧完善全球治理既具现实意义,也充满挑战。亚洲智慧的核心在于开放与适应,应以包容心态吸纳多元思想与技术,尊重文明差异。董强引用儒家思想助力新加坡国家建设的案例,指出传统智慧可转化为现代治理资源,亚洲智慧的优势在于灵活多变、应对复杂挑战。两位专家一致认为,面对全球治理困局,亚洲智慧应在开放与尊重的基础上,贡献更多文化与文明力量,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专家在专题讨论现场发言

  论坛聚焦“交流与互鉴:多元共存的亚洲文明”“安全与稳定:世界变局中的亚洲未来”“发展与共享:全球复苏的亚洲智慧”等主题展开专题讨论。与会亚洲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面对国际环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上升,亚洲国家应加强团结合作,从亚洲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中汲取智慧,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处理分歧争端的政策取向,积极推动再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把亚洲打造成为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以亚洲智慧引领更加包容、共赢的新型国际秩序。 

  在亚洲多国智库代表共同呼吁下,本次论坛宣布发起成立亚洲智库合作网络,旨在打造汇聚亚洲各国智库的开放平台,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促进亚洲智库之间的深度交流与知识共享,以高质量研究和对话成果,推动亚洲国家携手实现发展繁荣。 

  本次论坛由中国外文局、清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承办,来自中新两国政府机构、智库高校、企业等组织的共约200位嘉宾出席。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