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金砖合作机制已扩展至涵盖11个成员国和10个伙伴国,构建起“大金砖合作”新格局。该格局显著增强了合作机制的地缘代表性,扩大了全球南方国家在多边合作中的影响力,在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地缘政治动荡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正逐步成为推动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合作平台。
多国领导人出席2025年金砖国家峰会工商论坛
“大金砖合作”推动国际多边合作新格局
当前,“大金砖合作”已形成以领导人会晤为引领,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会晤部长级会议为支撑,在经贸、金融、科技、农业、文化、教育、卫生、智库等数十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多层次全方位架构,推动国际多边合作形成新格局。
根据世界银行与国际能源署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金砖国家领土面积约占全球35%、人口约占45%,以购买力平价计GDP总量跃至全球41%(超越七国集团的29%),油气产量和粮食产量分别约占全球的30%与45%,彰显出强劲的经济引领力与市场消费能力。
同时,“大金砖合作”机制以金砖国家为引领,带动广大全球南方国家联络对话、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也充分表达了发展中国家的集体立场和共同愿望,在维护保障其发展诉求和战略利益方面,扩大全球南方国家的国际话语权与战略自主性,不断夯实了全球南方合作的基础。
本届里约峰会决议通过了《金砖国家贸易与可持续发展框架》,为金砖国家深化贸易合作、促进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峰会决定由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试点多边担保机制,通过量身定制的担保工具降低项目风险、吸引私人资本,为全球南方基础设施、能源转型与气候应对等合作项目全球化提供资金支持。
扩员后的“大金砖合作”在巩固传统经贸与金融协作的基础上,也积极开拓新兴领域,强化多边深度合作,为金砖国家应对全球经济变局提供更多工具和路径。
在人工智能合作方面,本次峰会还着重讨论并通过《金砖国家领导人关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声明》,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合作确立可持续、公平与可信赖的治理原则,推动责任化部署与应用;同时,提出在金砖国家文化工作组内设立金砖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平台,鼓励各成员、各文化实体和金融机构制定项目,支持金砖成员国家开展文化和创意经济合作。
在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方面,金砖成员国和伙伴国积极代表全球南方国家发出声音,在构建自身规则基础上积极协调各方立场,引领全球南方国家在地缘政治、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与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发声,推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同完善和革新全球治理体系。
此外,金砖国家还在本次里约峰会上,就伊朗遭受军事打击、美国滥用关税以及加沙人道危机等热点问题迅速发表联合声明,谴责袭击行为,呼吁各方通过对话与和平方式化解矛盾;通过《气候资金框架宣言》,敦促发达国家兑现巴黎协定气候融资承诺,反对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之名实施碳关税,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正式启动“金砖国家消除社会决定性疾病伙伴关系”,推动多部门合力响应、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导致全球卫生治理不公平的根源问题。
中国是推动“大金砖合作”的重要力量
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全球发展等倡议在“大金砖合作”中取得了广泛共识并得以有效推动,极大提升了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
一方面,中国多次强调政治安全在多边合作关系中的重要性,推动金砖国家间战略沟通与政治互信,完善高级代表和外长会晤机制,强化反恐与网络安全工作组作用,为经贸与人文合作夯实安全基础。
另一方面,通过“金砖+”对话平台,扩大合作辐射面与全球影响力,丰富“朋友圈”结构,提升金砖国家的代表性与话语权,构建更加包容、多元的南南合作格局。
作为加速金融开发协同的重要力量,中国持续推动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优化治理结构与运营效率,秉持成员国主导、需求导向原则,通过创新融资工具和多渠道资源动员,扩大对金砖及“全球南方”国家的投融资支持,推动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从区域基础设施融资机构转型为全球绿色与数字基础设施的核心推动者。
同时,推动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俄罗斯央行与印度储备银行对“金砖本币支付系统”(BRICS—CIPS)进行升级,实现人民币—卢布、人民币—卢比等多种非美元货币的直接清算,并将埃及镑、南非兰特等纳入试点,降低成员国之间跨境交易成本与汇兑风险,为金砖国家贸易投资提供了更为高效、便捷的金融通道。
在强化贸易投资网络方面,中国积极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力推动“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同时,将新能源制造和数字经济等新兴业态纳入合作框架,鼓励外贸企业与金砖成员国积极开展战略对接,推动金砖贸易投资网络由传统大宗商品与简单加工贸易向高附加值产业链深度拓展。
此外,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在杭州钱塘区的落地,也通过产业对接、政策研究、经验交流、能力建设等方式,加强了金砖成员特殊经济区之间的联系,提升金砖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水平。
在促进人文交流与培养方面,金砖国家在中国积极推动下签署了一系列人文交流文件,并成立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联盟。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多项金砖专项奖学金项目建设,持续深化金砖国家人才培养合作。
2025年7月6日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第十七次领导人会晤第一阶段会议上,中国宣布设立“金鹭”卓越奖学金,专门面向金砖国家,资助工业、通信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为“大金砖合作”培养下一代技术和管理骨干提供了有力支持。
大金砖框架下推动金砖多边合作的中国方案
中国始终积极倡导经济全球化,代表并维护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利益,既是“大金砖合作”的核心推动者,也是推动南方合作的中坚力量。面对“大金砖合作”对全球南方吸引力不断增强和成员国持续扩员的态势,中国应继续担负起大国责任,拿出中国方案,继续完善金砖多边合作机制,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第一,凝聚发展共识、参与全球治理。以制度型开放为抓手,加强战略沟通,凝聚全球南方发展共识,探索适合南方国家的规则标准体系;引导金砖国家不断完善多边规则机制,落实峰会成果,在饥荒、难民、减贫、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反恐安全及世贸组织改革等重要国际议题上协同发声、共商共建,维护多边主义,构建全球治理新格局。
第二,聚焦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在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框架下,继续强化数字和绿色技术创新、产业对接及人才交流,强化新能源开发、环保装备与智慧制造在成员国间协同发展,塑造高附加值产业链,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建设。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贸易投资开放。深化“大金砖合作”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有效对接,依托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平台,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扩大双向投资与贸易合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第四,创新金融合作。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紧急储备安排为依托,扩大贸易投资领域本币结算规模,继续探索统一货币支付系统;推动区域货币互换与经贸结算,构建区域货币交易体系,吸引更多全球南方国家参与,共同降低国际金融风险。
第五,强化智库合作。进一步拓展金砖国家文化与智库网络,将中国现代化治理经验转化为可复制方案,并推动智库合作机制向更广泛的全球南方智库开放,为“大金砖合作”与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提供科学有效的政策建议,夯实人文交流基础,为金砖合作注入持久的软实力与智力支持。
蓝庆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
黄宇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