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万里同心”特展:再现海外华侨抗战救国壮丽篇章

2025-09-08 12:28:00 【关闭】 【打印】
   

   2025年8月14日,参观者在“万里同心——海外华侨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特展”参观展览 

  2025年8月14日,由中国侨联、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联合广州、潮州、黑河、德宏分馆共同主办的“万里同心—海外华侨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特展”在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幕,同时于四地启动巡展。

  步入展厅,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件染血的旗袍凝固着暗杀的瞬间,锈迹斑斑的修车工具镌刻着滇缅公路的硝烟,泛黄的捐款收据记录着赤子的热忱。这些无声的见证者,诉说着一个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千万海外儿女跨越山海筑就的精神长城。在这里,“身居海外,心系家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生命书写的誓言。

  侨界领袖:危难时刻的先锋力量 

  展厅入口处,陈嘉庚、邝炳舜、蚁光炎、司徒美堂等侨界领袖的肖像庄重陈列,悄然构筑起一道巍峨的精神丰碑。这些侨领在祖国陷入危难之际,化身抗战募捐的先锋,他们不辞辛劳,四处奔走疾呼,积极号召侨胞慷慨解囊、助力抗战,掀起了一场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为国内抗战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事迹,在抗战史上尤为耀眼。”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罗佩玲向记者介绍,陈嘉庚发起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将南洋800万华侨的力量紧密凝聚在一起,他筹得巨额款项、海量物资,极大缓解了国内抗战的经济压力,还组织3200多名华侨机工回国,日夜坚守滇缅公路这条“抗战生命线”,为前线物资运输立下不朽功勋。更令人动容的是,面对投降逆流,陈嘉庚挺身而出,提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提案,严斥汪精卫之流的叛国行径,以坚定立场鼓舞全国民众的抗战决心。1940年他率团回国慰劳抗战军民,访问延安后坚定认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此后倾力支持中国共产党抗战,用行动诠释着侨领的远见与担当。

  “这张合影见证了义捐救国总会的出征时刻。”罗佩玲指着一张老照片讲解道。照片中旅美华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献金大队整装待发,领头人邝炳舜目光如炬,神情坚毅。这位旧金山侨领不仅以巨资捐赠支持抗战,更在1943年发起“全美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机关代表大会”,联合侨胞斥资25万美元创办中国飞机制造厂,为抗战前线提供装备支持;同时,他领导的“不供给运动”,从经济层面削弱日本的侵略力量,以多元方式为祖国抗战贡献力量。

  展柜中,一件血迹斑驳的白色旗袍引得观众纷纷驻足凝视。罗佩玲缓缓讲述其背后的故事:1939年11月21日,曼谷耀华力路响起枪声,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蚁光炎倒在敌人的枪口下,他的鲜血永远留在了身边亲属所穿的这件旗袍上,这是志士为国捐躯的鲜活例证。生前,蚁光炎坚决拒绝向日本出售暹米,始终坚守民族气节;为筹措抗战资金,他发起“救国醒狮”义演、号召侨胞素餐过年。“子弹可以穿透身躯,但击不垮华侨救国的意志。”罗佩玲的解说让现场观众陷入一片静默,而更令人感怀的是,蚁光炎遇刺前资助的陕北公学侨生,后来大多成长为抗战的中坚力量。

  展板上,一张泛着岁月痕迹的汇款单图片格外引人注目。这是1942年司徒美堂和郭琼之用于救济祖国难民、支持中国抗战而汇往中国的银行凭证。“司徒美堂是美洲华侨组织安良堂的创始人,旅居美国近70年,但心中始终牵挂着祖国。”罗佩玲介绍,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司徒美堂就曾资助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抗日战争阶段,他更是为抗战募集到了1400多万美元及几十架飞机,用实际行动支援前线;1949年10月1日,他登上天安门城楼,亲身参与开国大典,见证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性时刻。新中国成立后,81岁高龄的司徒美堂毅然回到祖国,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毛泽东主席曾专门为他题词:“华侨楷模,光辉旗帜”。这八个字正是对他一生爱国情怀的最佳诠释。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为华侨机工许志光的母亲及其妻子开具的回国优待信函 

  南侨机工:构筑抗战 “不沉补给线”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的相关展览内容,在展馆内占据着显著位置,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生动再现了这群青年的热血壮举。1939年至1942年,正值抗战危急时刻,在被称为“死亡公路”的滇缅公路上,3200余名南洋归国华侨青年挺身而出,他们驾驶卡车穿越枪林弹雨,日夜抢运军需物资、抢修运输车辆,为抗战筑起一条“不沉的补给线”。

  “这位短发姑娘,就是有着‘当代花木兰’之称的李月美。”罗佩玲指向一张女扮男装的军装照,照片中的青年眼神坚毅,很难让人想象她原本是马来西亚槟城的一名少女。为了通过华侨机工体检、奔赴抗战前线,李月美特意剪短秀发,效仿花木兰从军。在滇缅公路上,她面临的不仅有日军的轰炸威胁,还有夜间闭灯行驶时,悬崖边缘轮胎打滑的声响、崎岖山路带来的颠簸,这些都是家常便饭。著名社会活动家何香凝女士深受感动,专门为她题写“巾帼英雄”四个大字,以此致敬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侨界女杰。

  新加坡归侨许志光的故事,同样令人感动落泪。当时,许志光在南洋经营的出租车业务正红红火火,家庭生活安稳富足,但得知祖国抗战急需物资运输力量后,他毅然舍弃优渥生活,先将家眷护送回福建故里,随后亲自带领第二批500名华侨机工踏上回国之路。“陈嘉庚亲自为许志光签署的优待函,至今仍保存完好,上面题写的‘殊足钦佩’四字,分量重若千钧。”罗佩玲感慨地说。这不仅见证着许志光的一片赤诚,更记录着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青年,在热带疾病肆虐、日军频繁空袭的艰苦条件下,如何完成50 多万吨战略物资运输的壮举—他们用年轻的肩膀,扛起了抗战补给的重任。

  记者留意到,展柜里有一封保存完好的信笺。这是滇缅公路上一位25岁的马来西亚华侨女机工白雪娇临行前写给父母的告别信,“别了,如今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挡我投笔从戎……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清秀的字迹里透着超乎年龄的坚毅,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人的不舍,却更藏着对祖国的忠诚。这封信,道出了无数海外游子的赤子情怀。在那段充斥着血与火的岁月里,他们跨越万水千山,以青春和生命诠释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担当。

  并肩作战:助力住在国反法西斯 

  在展馆内,“飞虎队”队员的巨幅合影立牌前面,总是聚集着最多的观众。照片里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庞,有的笑容灿烂,有的神情刚毅,仿佛仍带着战火硝烟的气息,让人不禁想起他们当年翱翔蓝天、抗击日寇的英勇模样。

  “1941年,中美合作组建‘中国空军美国援华志愿航空大队’,也就是‘飞虎队’。”罗佩玲介绍,这是一支由多国力量组成的国际援华战斗队伍,其中有不少是华侨华人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他们大多来自美国和加拿大。在抗战中,“飞虎队”承担着保卫滇缅公路、运输西南战略物资以及开展对日空战等重要任务,见证了中美合作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光辉历程。

  “如今,能在展馆中看到这些详实的历史资料,离不开美国飞虎队研究院院长陈灿培、飞虎队中的华侨飞行员及其家属的慷慨捐赠。”罗佩玲坦言。

  据了解,近20年来,陈灿培始终致力于收集与飞虎队、抗战及华侨相关的文物,数量约达2万件,为此投入了上百万美元。“飞虎队实物的价值在于其历史意义。”陈灿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曾花费9000美元购入一份飞虎队队员当年的合同文书,有人觉得“花高价买一张纸太傻”,但在他看来,这份文书真实见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历程,是不可复刻的历史印记。“收藏最重要的目的是留存历史记忆,让后辈永远铭记那段岁月。”这份对历史的敬畏与坚守,令人肃然起敬。

  展馆一隅,一组图文展板同样吸引着观众的目光—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生动铺展出海外侨胞与各国正义力量并肩作战、同仇敌忾捍卫和平的壮阔画卷。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 “华支”)在吕宋岛宣告成立,此后3年多时间转战15个省市,历经260余次战斗,歼敌2000余人,缴获武器940余支,以顽强抗争铸就海外侨胞的抗日丰碑;新加坡战场上,“星华义勇军”虽装备简陋,却与英军并肩作战,听闻柔佛海峡长堤被炸,他们既为友军安全撤退欣慰,又牵挂反攻大计,在“死守待援”的坚定誓言中奋勇冲锋,以无畏的勇气诠释了海外侨胞的赤诚担当;远在欧洲,西班牙国际纵队中亦有华侨身影,100多名华人从欧美各地奔赴战场,或投身步兵、炮兵一线,或服务于卫戍、救护岗位,与来自53个国家的志愿者携手抗击法西斯,他们中多为侨居欧美的华工与知识分子,半数以上是共产党员,以坚定信仰凝聚起跨越种族的力量。

  

2025年8月14日,讲解员在“万里同心——海外华侨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特展”上,讲述展品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历史印记:照亮未来前行之路 

  本次特展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以“为国呼号 支援抗战”“烽火侨心 共赴国难”“同仇敌忾 共卫和平”“欢庆胜利 铭记历史”为四大篇章,展出近400件馆藏文物展品。该展览已入选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这是我馆开馆11年来,首次以实物形式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示华侨参与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宁一介绍,特展通过精选的珍贵文物、文献史料和历史影像,全景式再现海外华侨在这场关乎民族存亡与世界和平的伟大斗争中的独特贡献。这些历史印记生动诠释了海外华侨与祖国母亲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赤子之心。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身处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侨虽远隔重洋,却始终心系故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程红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回首这段历史,要永远铭记海外华侨在民族危亡关头展现出的赤子丹心和团结力量,深刻感悟海外华侨与祖国人民命运与共、万里同心的家国情怀,更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中的侨界力量。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